江南造幣博物館|為南京鐫刻城市的印記

《江南造幣館賦》
長江之東,有鳳來儀,秦淮河畔,聚寶門西,物華天寶,佳地金瘞。
光緒年間,鑄錢荒敝,周轉不敷,緩不濟急,洋元行銷,利權外溢,仰給他方,終非久計,兩江總督,始請自制。
一八九六,勘地建廠,東銀西銅,啟用關防,江南省造,聲名鷹揚。光緒元寶,大清銀幣,開國留念,壹圓流觴。紀念金幣,天下無雙。三十四載,鑄錢無量,廢兩改元,充盈工商。意外失火,遂成滄桑。
一九二九,衡器登場。統一國標,流布四方。新中國后,再鑄輝煌,
一九五九,第二機床,全國百強,五一獎章,質管標桿,制造之光。
迨新世紀,國創園區,二零一二,文創肇啟,地靈人杰,天安時祺。探源溯流,撫今追昔,傳承文化,責我金基。筑館原址,其精如一。繼往開來,生生不息。

江南造幣廠肇始人 劉坤一
“制錢缺乏,不敷周轉,洋元行銷,利權外溢,仰給外省人終非久計”。
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:04-01-35-1374-024
江南造幣廠,始于1896
江南造幣廠全名為“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”,設備于光緒二十二年向英國喜敦造幣廠訂購,喜敦廠派遣總工程師雷諾監督,機器在光緒二十三年底全部安裝妥當。江南造幣廠分東、西兩廠,東廠制作銀元,開工稍早,西廠專造制錢幣,于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(1898年1月17日)正式開制。



世界上最漂亮的銀幣,江南省造。
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十月二十八日起江南總局開鑄銀元。正面為“光緒元寶”四字,中間為滿文,下鑄幣值(即幣重)“庫平七錢二分”,上為“江南省造”四字。背面珠圈飛龍,制作精細、清晰,為南京最早正式開局鑄造的“龍洋”,習稱“老江南”。樣幣的特徵為光邊,幣呈鏡面,國外許多錢幣鑒賞家將它稱之為“世界上最漂亮的銀幣”。
開國紀念幣與袁大頭。
1912年1月1日,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。財政部長令改南京廠名為“中華民國財政部造幣總廠”。 5月,南京造幣總廠開鑄孫中山像開國紀念一元銀幣,正面為孫像,上鑄“中華民國”四字。在南京開鑄的紀念金幣,是我國造幣史上的第一次。1913年改名為“財政部江南造幣廠”,5月始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(俗稱“大頭”)。


于國創園,鑄金石基業。
金石基業,綿延百余載。江南造幣博物館原址為江南造幣廠舊址,由金基集團聯合多方專業機構共同打造,所在地為南京文物保護建筑,是中國近代金融業發展的實物見證。金基集團作為多元化發展的集團企業,踐行服務社會的價值觀,承擔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,傳承中國錢幣文化,鑄就金石基業。





國創園,領軍新經濟時代
西靠明城墻,北接內秦淮河,院內屹立著兩棵百年銀杏樹——秦淮區菱角市66號,從1897年的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到上世紀50年代的南京第二機床廠,延續了19世紀以來的中國百年工業文脈。
通過建設者貫穿著現代理念的精心設計和修繕改造,這里原有的破舊廠房,已建設成為以工業設計、形象設計、技術研發、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產業的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,集聚了100多家領軍型創業人才企業。